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评论、自媒体 一个公务员父亲写给儿子的17点建议
内容可能包含高度主观看法或真实性存疑,请谨慎对待
时间:2020年1月地点:中国

这些天,正上大学的儿子因铺天盖地而又真假难辨的信息莫名焦虑,他的公务员父亲(供职于中央某部委)给他写了封信。
儿子:
看到你对疫情过分焦虑却又不知所措,每日刷新闻、刷微博、刷朋友圈,传播各种消息,想谈一点个人想法,和你做个交流。
1. 从众心理,前期不以为然、心存侥幸和后期过度恐惧、矫枉过正并存,这点有时候在社会管理中也能看到。
2. 信息传播中哗众取宠、博取眼球,戏剧化、庸俗化与恐惧症倾向性、信息选择症叠加是常态。
3. 部分人心怀叵测借机生事,部分人不明真相煽风点火。多数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刷的是在重大事件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4. 部分人对春节期间的氛围很纠结,部分人是永远的牢骚型体质。尽管发生了疫情,但是,让辛苦一年的群众过好春节也是应该的,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5. 政府作为集体的反应速度有时会在局部滞后于个体的反应速度,符合事物规律。防护物资暂时匮乏等问题对于疫情爆发性增长来说是有可能的,相信很快就会解决。
6. 疫情的爆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客观存在,有主观恐慌,有冬春本就是感冒人群多容易交叉感染等等因素交织,导致主观感知扩大,社会不耐受增加。
7. 要看到政府反应速度的巨大改进和提高,包括封城和一级响应,从控制的角度看无疑是有好处的。
8. 任何重大突发灾害,自救互救总是优于和先于政府救助。社会捐助、校友捐助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政府的不作为,相反这是一个健康成熟社会应有的状态。
9. 医疗防治和社会性防治,概念不同标准不同,二者不能混同。
10. 目前防治的最好方法就是隔离。
11. 任何谣言行为都必须受到严惩。微博上那些对话很多是伪造的,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分析判断。
12. 流行病调查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防控必须尊重流调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不符合流调的盲目管控不是科学态度。
13. 在病理未明之前,妄谈比非典病毒性强或者弱都没有意义,甚至弊大于利。
14. 工作要关注基层,现在是大城市过度,小城市放松,小城市出事,病人又推到大城市承担。
15. 社会治理的原则永远是张弛有度,反过来,不仅会有更大的损失,还会招致更大的怨言。
16. 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法治底线,依法防疫。
17. 过度关注有可能会导致浪费大量资源,降低而不是提高效率。当前最需要的是保持定力。
个人理解,不一定对,为的是你能更全面思考问题,全面了就不会过度焦虑。
最后,再说一句包治百病的法则:锻炼身体,多喝开水!

内容贡献者:站点管理员
-
点赞
-
不喜欢
手机查看
分享
纠错
国外官文、外媒报道:纽约时报:中共试图改写公众关于“清零”的痛苦记忆
评论、自媒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黄万盛评论为何中国防疫呈现当下状况的原因及背后存在的利益链
评论
发表新评论

更多评论、自媒体
评论、自媒体 上海临近解封,一先行出行乘坐地铁的阿姨在接收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上海封控两月是天大的笑话的评论 2022年5月22日 / 中国上海

评论、自媒体 网友用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片段来比喻“上海发布”(政府)和“微信群”(民间)的叙述不一致,令普通民众困惑 2022年4月 / 中国上海

评论、自媒体 网友猜测上海疫情排查真相 2022年4月11日 / 中国上海

我想明白了,故事是这样的: 1. 全市大排查的时候,就已经查出几万甚至十几万阳性了 2. 这些阳性没地方去,因为方舱不够,所以只能在家里等着 3. 阳性拉不走,我们就不能解封 4. 阳性健康云上查不到,是因为,让你知道你是阳性,又不拉走,会引起恐慌 5. 为了维稳,不能报出...

有些事我们不应该轻易遗忘。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shouldn't forget easily.

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最后更新: 202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