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评论、自媒体 青年志Youthology - 疫情专辑5:求救无效后,上海选择自救
时间:2022年4月14日地点:中国上海

上海在超话和录音中求救。当向上求助得不到回应和进展时,一些上海市民选择自发组织起来,自救。除了常见的团购群,还有为社区老人提供信息筛选等帮助的组织,以及喂食主人被隔离的宠物、冒着风险转移猫猫狗狗的志愿者。

正是他们靠着常识、经验与朴素的正义,在这片基本秩序业已失效的土壤上,零星建立着附近的守望。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信任并非毫无保留,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人为制造出的例外状态下,他们都尽可能去维持着最大的常态。
 
这是一个让人无言以对的春天,修辞在哭声、告别、嘶喊、敲锣和疼痛面前显得疲软又狰狞。暴雨会紧跟着暴晒,但我们不能假装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有人只关心胜利与否,但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人怎么活着,并为之付出行动。
 
至少,应该做点什么。
 
像志愿者阿洁说的:一点点行动,能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一些。
 
01
误打误撞,成为团长

 
从3月18日起,鸟窝所在的浦东北蔡某小区就开始进入封控状态。期间收到了由居委会提供的物资,分5批发送:胡萝卜、芹菜、大白菜一共八斤,一包挂面,一袋米,一瓶油,以及两盒午餐肉。
 
这些食物对于独居人士来说或许勉强够用,但对于鸟窝与他怀有身孕的妻子、丈母娘则是杯水车薪,更不用提他们小区还住着许多“五口之家”。
 
于是他选择加入由居民自发组建的团购群。在上海这轮疫情爆发前,小区还没有建立“业主群”,似乎“不麻烦他人”是公认的美德。但在物资紧缺的时候,团购群不仅成了“命脉”,也在建立起对内(居民、居委会)的自治机制,与对外(供应商)的议事原则,并慢慢形成合作共治的基础。
 
鸟窝是“偶然”成为团长的一员。因为忙于线上工作和照顾妻子,他一开始无暇顾及社区里其他人的生活状态。团购有一个复杂而琐碎的流程:在前期,团长和志愿者们要负责联系供应商(发动关系,检查资质)、物流公司(确认司机的24小时核核酸和通行证)、对接社区内的需求、收款。当物资运至小区门口后,还要对表面进行消杀与有序的分发。当然这还不包括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和扯皮。
 
有一天,鸟窝发现自己买的鸡被人冒领了。一开始团长们还以为统计出了问题,从事数据分析的他提出帮忙算账,最后发现的确是有一户用了他家的门牌号去领鸡。
 
由于物业不同意业主私自调用监控,最终冒领一事不了了之。但团长们还是让参与了此次团购的家庭,一家一户出一块钱来弥补鸟窝的损失。并且,当有人认为一只几十块钱的鸡“大动干戈”是小题大做时,团长和他达成了共识:问题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冒领”让邻里互帮互助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凝聚力与积极性,顷刻又复归于往日的无涉。
 
自此,鸟窝被拉进了团长群,发挥着他算账的特长,并进一步参与到每日的需求汇总与物资分发中。团长群里除了他和一位男性,另外十位都是女性。基本是85后,90年出生的鸟窝是年龄最小的一位。
 
每天,他们会从300多人的大群里收集物资需求,居民也会从身边的渠道汇总供应商信息发到群里。从食材、酱料到奶粉、尿布和卫生巾,几乎每天都有需求,居家带来的消耗远超平时。
 
由于团购大都以套餐形式捆绑售卖,外加动辄四位数的运费(由参与者平摊),这让小区里一些习惯了少量、线下购买的老人难以接受。他们有时会悄悄向栅栏外的流动商贩购买——这是被居委会禁止的。自封控以来,鸟窝所在的小区一直保持着“全阴”,没有每日24小时核酸和通行证的流动商贩是潜在风险,尤其是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北蔡。
 
“全阴”像要被小心保护的不败金身,容不下一点失误。一旦小区有一例阳性,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7+7”,这意味着过去的努力前功尽弃。因此,社区一方面有着超乎以往的团结与激情,同时又极度警惕外部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信任是弹性的、脆弱的、有门槛的。
 
它会在物资流通时打开,也会在“全阴”受到威胁时被收起。一天傍晚,当鸟窝和几位志愿者在小区内整理当天团购的物资,发现小区回来了一位刚刚完成隔离的密接住户。按规定,“密接”在完成集中隔离后需要居家隔离七天。但紧绷的神经让一些业主要求居委会履行知情权,确认这位住户的身份,居委工作人员拒绝执行,并留下一句话:你们不需要知情权,放进来就是放进来了。
 
这句话让业主和居委间积压的负面情绪终于爆发。自该轮疫情以来,居委会便驻扎在小区,高强度的工作和人手的稀缺,让工作人员很多时候以“沉默”来回应居民的需求。鸟窝认为,这样无法建立双方的有效沟通,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此外,早期由居委会牵头的团购,也出现了同样的供应商,单价相比于隔壁社区要高的情况。
 
在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鸟窝选择了报警,这是他一周内第二次报警,第一次是在劝说老人向流动商贩买菜无果的情况下,让警察赶走小区外的流动商贩。警察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但问题仅仅是被悬置,没有人向居民解释返回小区的密接住户情况,尽管事后大家才得知,他的确是按照规定返回小区的。
 
当晚,一名居委工作人员的家属,以一户常年不住人的业主身份,被拉进小区大群,开始指责团长们通过组织团购“捞回扣”,这让鸟窝和其他团长们感到委屈和愤怒,于是他们再次走向居委会,要求道歉和解释。最后他们发现,这位家属是出于心疼自己的家人,不堪其忍受居民的指责,在情绪上头后作出了不实的指控。这场闹剧,最后以两人的道歉收场。
 
藏在闹剧背后的问题,只能通过协商来解决。第二天,鸟窝和另外两位团长组成了居民代表,和居委书记展开谈话,明确提出了六项诉求,鸟窝为此还制作了一个思维导图:

鸟窝跟我说:“居民、团长和居委会,大家其实都在同一战线,应该各自利用自身擅长的优势,共渡难关,而不是不断的猜疑。所以有些问题必须要解释清楚,有些机制要明确、信息要透明,比如密接那个事就是一个误会,但你不能因为合规就省去不讲;另外像居委组织的团购最好能够公布竞价。”
 
这次协商取得了不少共识,并进行了双方的分工。居委书记重新拉了一个群,里面有居委的工作人员和十三位团长。团长可以由每一位居民担任,采购和消杀分发流程依照团购群里的标准执行。居委会负责统计需求,特别是社区里孤寡老人的情况,需要挨家挨户进行询问和帮助。
 
比如,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和她95岁的母亲在家,她的儿子刚好在单位隔离回不了家,她不太会用微信,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团长群便鼓励大家向她们家送物资,有天晚上她们一家收到了七八份菜,大家每次买东西后也会想着她们,这让她非常感动。
 
“我觉得团购群不仅仅是在买东西,也是在调动资源、整合信息、鼓励大家参与进来,自治与互助。我们现在和居委会也形成了不错的互动,上次一位团长还以公司的名义向居委会捐赠了30套防护服。大家最近也时常在群里表达,有彼此这样的邻居是一种幸运。”

02
为了最坏的情况

 
由于家人经历过武汉封城,范西对于封控中的防护颇有经验,她会在家里设置“半污染区”,也会定时给下水道消毒。她所在的楼栋从3月12日起封,快要解封的时候,因为楼道的环卫工人被检测为阳性,整栋楼便又增加了7天封禁期。
 
但在加封那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万一自己确诊,身边的这只布偶猫该何去何从?被当街打死的柯基犬历历在目。和很多宠物主一样,她开始为“最坏的情况”作紧急预案。
 
首先是需要找到愿意接受寄养的机构或者家庭,其次在不能往外送东西的情况下,要找到接应人。通过朋友的介绍,她加入了一个上海的宠物自救群,但群里的求助信息庞杂,单个的求助容易被淹没其中。她通过群收藏里的群公告,找到了长宁区的宠物互助群,据说那里有阳性家庭成功转移宠物的经验。
 
她将群昵称改成了“街道+姓名+宠物信息”,编辑好了目前的状况和诉求。很快一个陌生的小姐姐说她愿意接应。范西说,当时她来不及去确认对方是否可靠,当对方说出“邻里守望”时,她便默认这是值得托付的对象:“这个四字对我来说就是筛选的条件”。
 
随后,她又通过朋友联系到了一家愿意收养阳性家庭宠物的宠物店,万事俱备。接下来就要靠她和社区、居委会以及防疫人员的沟通了,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自己的宠物转移打开第一道门。
 
“这种情况下没有太多选择,我也保存了网上那些律师的建议,比如指出‘扑杀’宠物违反了哪些条款,但作为一个社恐我真的不该保证到时能流畅地和他们对峙,做到合理又合法。只能把要说的话记下来,跟上语文课似的,反复背诵和预演。”
 
“之前有个幻觉是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一切问题都可以靠消费解决,现在看来也不尽然。花再多钱不如你认识一个老外或者在基层的朋友,他们才是能够保护你家猫的人。我觉得疫情专治社恐吧,这段时间我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彼此也会在需要的地方相互帮忙。”
 
好在多轮核酸检测下来,她都是阴性,“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
 
但宠物群里各式各样的求助还在更新。范西也想尽可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我不是一个能量很高的人。武汉的时候我做了远程志愿者,封城也给我的生活造成了持续的负面的影响,我觉得这次不能重蹈覆辙,需要通过更多的行动去提高一些能量。”
 
她加了多个宠物群,具体从市到区再到街道。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中午和每天晚上,分别花半个小时和一个半小时来处理信息上的求助。她会留意那些直接由本人或朋友发出的求助信息,辨别求助人所在地和需求,然后再锁定具体街道的求助群,将信息对接给求助人,或是把求助信息发进具体的群里。
 
“现在的求助文档特别多,但你可能没时间去筛选,所以比较实用的就是具体到宠物店店家联系方式的信息,把他们归类可以一个合集,这样你有转移或者是购买猫砂猫粮的需求时,就能直接打电话了。”
 
范西向我介绍了一位宠物店老板——KK。封控期间,陆续有之前的顾客向她询问,能否找到同小区的宠物主帮忙喂养独自在家的毛孩子,因而她从4月6日开始组建了一个长宁区的宠物主互助群,以便宠物主们互通信息,群里目前有两百多人。
 
去年7月,KK和朋友一道在上海长宁区宣化路上开了一家宠物馆。在得知浦西要从4月1日开始封控后,她在3月29日就搬进了宠物馆里,以避免封控后,一旦同小区出现阳性或密接,无人照看店内的猫咪。
 
“店里先前有两人封控在浦东,还有一位住在普陀,坚持到了最后。我本身是上海人,家和店在同一街道。身为老板,这种时候没必要让别人承担风险,自己来就行了。在4月1日前,我买了各种储备物资,准备了一周左右的食物。在店里,早上就喂猫咪吃的陪牠们玩耍。下午就了解一下最近宠物市场的行情变化,观察选品;晚上再看看资料,喝点酒,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也没闲着。”
 
“柯基事件”发生那天,群友们都很焦虑:万一自己成为阳性或密接需要被拉去隔离,那么家里毛孩子怎么办?KK说,这也是封控期间,唯一让她感到崩溃的时刻,加上那天还发生了很多别的事情,突然很想念家人和家里的猫狗。她找身在国外的好友Facetime,狠狠地哭了一场。
 
但作为群主,同时也是专业的宠物行业从业者,她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安抚大家,让情绪不要过于恐慌,她会分享一些群里或其他地方的成功转移案例。群里也有人是密接,正在集中隔离中,她便和对方单独连线,确认毛孩子目前还好好待在家里。也通过朋友圈发布投喂受困的猫咪信息。一些猫咪因为转移后应激不吃不喝,也在大家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
 
“还是有很多好人好事在发生的。我比较感动的是,原来一些客户知道我在店里住着,担心我物资短缺,就找跑腿和志愿者给我送吃的。其实我的物资真的算很丰富了,市管所也给了我很多物资。感觉之前为店铺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仍有不确定性悬置着,疫情对宠物馆带来的影响也不容乐观。
 
“因为4月未营业,必然对营业额是有影响的,毕竟房租还要照交,这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了。此外,目前物流、快递的情况,造成之前3月预订的产品,都未到达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店内基本空了。也担心店员们封锁在不同的区,后期开业后,美容师能否正常上岗都是未知数。”


KK在宠物馆里搭的折叠床

 03
还在更新中的抗疫互助日记

 
这是阿洁记《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的第十四天。
 
阿洁住在上海曹家渡的某老小区,有将近650户的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她住在3号楼,33层楼每层5户,居民们也以老人为主,她所在的楼层除去一家是年轻人住的,其余每一家都有老人。
 
从3月10日起,阿洁就开始居家办公,直到4月1日,全小区开始14天的封闭隔离管理,这意味着她至少要居家一个月。封闭管理的通知一出,七八十人的居民群就开始吵了起来,有人问居委会会如何安排,有人担心发菜、吃饭的问题,有人因为老人买药、就医的难题感到焦虑。接连不断的问题在群里提出,大多都是指责,情绪越来越激动。
 
一直在参与社会创新工作的阿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张力。她发现,居民群里的矛盾大多是来源于信息不公开以及日常生活的情况,例如楼里是否有阳性病例,物资怎么买、怎么发,大家怎么倒垃圾,楼道消毒怎么做,日用品怎么购买等。突然的封闭使得大家对于不确定性感到愈来愈焦虑,信息掌握不足,和邻居也没有产生过什么联结,每个人就像一个个孤岛,不知飓风或是暴雨哪一个会先袭来。
 
尤其对于老人来说,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是异常困难的。一旦社区封控,家中药物短缺,他们就很难买到药。年轻人能利用各种网络软件和寻找各个渠道的资源,老人不会用也不会找,甚至没有听说过。在一份由大学生创建的《上海紧急求助》的共享文档中,管理和对接求助信息的志愿者发现,大多数求助的人群是老人群体,独居老人的处境将会更困难。
 
阿洁联想到一位同事三多。在上海疫情爆发初期,三多和几位志愿者一起创建了《魔都防疫指南》,如今已经更新到3.2版本(链接:https://shimo.im/docs/0l3NV5lEwOfpQx3R/read),阅读七十九万多次。阿洁想从这份指南中找到方法,支持她在特殊时期支持自己所在的社区。《魔都防疫指南》提供的信息全面,包含求助、防疫、看病、吃饭、身心等内容,但这些信息宏观且冗杂,她有一个直觉,即使将这份文档分享给居民或者老人,他们也不会看,更不知如何使用。“老人要的不是告诉他们有几个渠道可以买药,他们只需要知道哪个渠道点进去就能买到。”
 
为此,她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没有团购经验以及欠缺资源的条件下,要缓解居民们的负面情绪以及解决老人生活上的问题,首先可以让大家知道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保证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公开透明。4月2日,阿洁开始在公开的共享文档上记起了《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
 
当天,同楼的另一个居民成立了“代办群”,希望能帮助到其他居民解决自己搞不定的事,6个居民入群了,还组织了半个多小时的会议商量大家能做些什么。阿洁做了“会议纪要”和“后续行动”笔记,除了“今日新鲜事”以外,她将这些内容也记录在了她的日记上。

为了建立志愿者的公信力和凝聚小区的居民,阿洁认为需要先将一件小事落地让大家看见才能获得信任,否则“漂亮的话谁都会说”。她想到社区营造组织“大鱼营造”总结了《我们可以为社区做的小事清单》,转念就为3号楼的居民做了一张标题为《守护3号楼的8件小事》的海报,包含垃圾减量、少点外卖、关心身边的老人幼儿和独居邻居等内容,更聚焦,也更具体。

4月5日,阿洁正式将日记文档链接和截图发到了居民群里,那时已经积累了3天的内容和一些汇总信息,包括几点钟收垃圾、几点钟安排快递、物业联系电话等,并优先标注了紧急的信息以提供给亟需帮助的邻居。此后的每天晚上九十点钟,她都会将文档链接和截图发到居民群里。为了方便老人阅读,阿洁还特地调大了字号。
 
日记公开之后,阿洁观察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原来刷屏群聊的抱怨和指责逐渐减少,邻居们越发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封闭管理,群氛围缓和了起来,邻里互助的现象也多了起来。
 
有一回,楼里出现了阳性病例,大家都很紧张。同时在当天,又有四个团购到达,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团长只能自己和“壮丁”(分发物资的志愿者)到楼下做清点和消毒,并将物资送到每一户门口。但是,这将责任和压力集中在了团长和志愿者的肩上,防护措施也需要靠自己解决。
 
阿洁将这个消息公告在了居民群中,同时邀请大家捐赠一次手套、雨衣和鞋套给志愿者们。不到10分钟,邻居们纷纷将自家的防护储备匀出并放在门外供志愿者们自取。阿洁将这些行动一一记录在目。

在居民群里很大一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位志愿者和阿洁随后决定组建一个“关爱群”来解决老人采买物资的问题。每一次团购开团,都会有志愿者将信息转到“关爱群”,并邀请老人进群,指导他们付钱、填表等工作。
 
起初,这些团购信息很少得到老人的回复,大家感到疑惑,他们是不需要这些物资吗?在一个伙伴提出兴许是“关爱群”这个名字不妥时,志愿团队才觉知,老人也许不需要特别的“关爱”,也并不愿意被当作弱势群体来对待。“关爱群”改名为“代下单群”后,有的老人让志愿者拉自己入群自己买,也有老人请志愿者帮忙下单,从此“代下单群”活跃起来。
 
4月8日,一篇《帮帮老人小区》的文章出现在许多人的朋友圈时间线上,文章中寥寥几段文字透露着老人在疫情封控下真实的生存处境:因不熟悉使用社交软件和购物平台,难以参与物资团购,面临断粮的风险;体弱多病,甚至患有重症,但医疗资源紧缺,无从买药与及时就医;对信息掌握不足,容易陷入无端的恐慌之中。
 
老人的形势逐渐得到大众的关注,也有许多年轻人选择站出来,自发成为志愿者,帮他们团购物资,或提供邻里的关怀和帮助。
 
阿洁和志愿者们除了组建“代下单群”,还在楼里收集了一个名单,将楼里特别需要关爱的几类老人进行了梳理,譬如有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或是通讯不便的老人。定期定向,志愿者会每隔两天分头去问候自己负责的老人,询问他们家里还有没有菜或者其他缺少的生活物资。
 
同时,她们也发现,比起刚上任的志愿者们,居住在小区多年的老人们对彼此的状况更为熟悉,也更倾向于为彼此提供支持。他们会为对方买菜,甚至会互相代付款。老人互帮互助的方式更有效。阿洁提到,他们在问候老人的过程中,偶尔会遇见拜托志愿者去询问别家老人的情况。志愿者收集信息后,便组织送物资到家的行动。
 
即便有某些老人不好意思接受的情况,但到目前为止,志愿者们已经定向帮助了近10位老人。比如:3004的老人晚上在大群里提到没菜了,志愿者2303在当天晚上就为她家送去了蔬菜。同时,阿洁也表示,居民的信息主要还是汇聚在居委会这里,目前她们能支持到的都是在群里自发找到的。
 
阿洁坦言,“我爸妈和公婆也在自己家隔离中,自然希望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有人支持,将心比心,我也会尽我所能给其他长者提供帮助。”
 
从4月1日到14日,14天里,楼内新增了6家和2家待复核,其中1家阳性被转运,其他都在家隔离。同时楼里的电梯坏了一部无法维修,33层楼160户人家仅1部电梯可以使用,原定每天的专业消杀也停了,仅靠物业的日常消毒维护楼内安全,有着巨大的内部传播安全隐患。
 
《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还在坚持每日更新,内容已经从“每日新鲜事”丰富到每日疫情信息汇总、阳性楼栋防疫指南、团购注意事项、家庭防疫事项、蔬菜保存技巧等内容。3号楼的居民群也从最开始的七八十人增长到近三百人,大家关心今天要做核酸还是抗原、是否有新增,关心今天怎么买菜怎么买药,也关心阳性家庭有没有吃的,生活是不是都好。
 
阿洁的朋友圈里多了四十多位楼内邻居。她收到私信感谢她记录的日记,也感谢志愿者们为大家做的所有。她说:“朋友圈会看到很多负面的消息,会看到很多质疑和指责,也会看到在行动的人,在积极自救和互助的人。在上海的疫情中,我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很多事情无力改变。我在努力放下负面的情绪,用一点点的行动,保护自己和家人,也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一点。”

*感谢对文章亦有贡献的秋宇

撰稿 | Sharon 阳少
编辑 | 阳少
排版 | 乌乌
设计 | Sam

来源出处:青年志Youthology 微信订阅号
内容贡献者:站点管理员
-
点赞
-
不喜欢
手机查看
分享
纠错
国外官文、外媒报道:纽约时报:中共试图改写公众关于“清零”的痛苦记忆
国外官文、外媒报道:美国监督和问责委员会:最终报告:新冠肺炎选择结束为期两年的调查,发布 500 多页关于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的最终报告
评论
发表新评论

更多评论、自媒体
评论、自媒体 网友猜测上海疫情排查真相 2022年4月11日 / 中国上海

我想明白了,故事是这样的: 1. 全市大排查的时候,就已经查出几万甚至十几万阳性了 2. 这些阳性没地方去,因为方舱不够,所以只能在家里等着 3. 阳性拉不走,我们就不能解封 4. 阳性健康云上查不到,是因为,让你知道你是阳性,又不拉走,会引起恐慌 5. 为了维稳,不能报出...

评论、自媒体 网友用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片段来比喻“上海发布”(政府)和“微信群”(民间)的叙述不一致,令普通民众困惑 2022年4月 / 中国上海

评论、自媒体 宝山区大场镇副镇长俞忠华介绍如何兼顾防疫与生活中提到将允许居民点外卖和网购,可实际情况是当时商户多数不营业 2022年4月3日 / 中国上海

微博用户评论: 今天的上海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宝山区大场镇副镇长俞忠华领导说的话太冷血了。什么叫众囗难调?您的一句话彻底寒了大场镇居民的心。 在全市各区各街道为自己居民配送免费菜如火如荼的时候,每一位大饧镇居民也在盼望。那是政府对民众的心意、慰问。您倒好,还让大家自行...

有些事我们不应该轻易遗忘。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shouldn't forget easily.

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最后更新: 202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