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评论、自媒体 一个公务员父亲写给儿子的17点建议
内容可能包含高度主观看法或真实性存疑,请谨慎对待
时间:2020年1月地点:中国

这些天,正上大学的儿子因铺天盖地而又真假难辨的信息莫名焦虑,他的公务员父亲(供职于中央某部委)给他写了封信。
儿子:
看到你对疫情过分焦虑却又不知所措,每日刷新闻、刷微博、刷朋友圈,传播各种消息,想谈一点个人想法,和你做个交流。
1. 从众心理,前期不以为然、心存侥幸和后期过度恐惧、矫枉过正并存,这点有时候在社会管理中也能看到。
2. 信息传播中哗众取宠、博取眼球,戏剧化、庸俗化与恐惧症倾向性、信息选择症叠加是常态。
3. 部分人心怀叵测借机生事,部分人不明真相煽风点火。多数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刷的是在重大事件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4. 部分人对春节期间的氛围很纠结,部分人是永远的牢骚型体质。尽管发生了疫情,但是,让辛苦一年的群众过好春节也是应该的,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5. 政府作为集体的反应速度有时会在局部滞后于个体的反应速度,符合事物规律。防护物资暂时匮乏等问题对于疫情爆发性增长来说是有可能的,相信很快就会解决。
6. 疫情的爆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客观存在,有主观恐慌,有冬春本就是感冒人群多容易交叉感染等等因素交织,导致主观感知扩大,社会不耐受增加。
7. 要看到政府反应速度的巨大改进和提高,包括封城和一级响应,从控制的角度看无疑是有好处的。
8. 任何重大突发灾害,自救互救总是优于和先于政府救助。社会捐助、校友捐助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政府的不作为,相反这是一个健康成熟社会应有的状态。
9. 医疗防治和社会性防治,概念不同标准不同,二者不能混同。
10. 目前防治的最好方法就是隔离。
11. 任何谣言行为都必须受到严惩。微博上那些对话很多是伪造的,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分析判断。
12. 流行病调查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防控必须尊重流调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不符合流调的盲目管控不是科学态度。
13. 在病理未明之前,妄谈比非典病毒性强或者弱都没有意义,甚至弊大于利。
14. 工作要关注基层,现在是大城市过度,小城市放松,小城市出事,病人又推到大城市承担。
15. 社会治理的原则永远是张弛有度,反过来,不仅会有更大的损失,还会招致更大的怨言。
16. 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法治底线,依法防疫。
17. 过度关注有可能会导致浪费大量资源,降低而不是提高效率。当前最需要的是保持定力。
个人理解,不一定对,为的是你能更全面思考问题,全面了就不会过度焦虑。
最后,再说一句包治百病的法则:锻炼身体,多喝开水!

内容贡献者:站点管理员
-
点赞
-
不喜欢
手机查看
分享
纠错
评论、自媒体:网友就“世卫组织称新冠在两年内导致 1300 万人死亡,全球顺期寿命水平出现倒退,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问题做出基于数据统计的回答
经历记录:一对因受疫情影响找不到工作、毫无收入生活窘迫的夫妇无奈将自己的新生儿遗留下,希望医院或派出所将孩子送至福利院
评论
发表新评论

更多评论、自媒体
评论、自媒体 一名到上海援助负责转运的海宁驾驶员向政府提出在高速收费站上增加防疫车辆专用车道的建议 2022年4月 / 中国上海

评论、自媒体 为勇于站出来发出抗议之声的勇士致敬 2022年 / 中国

为勇于站出来发出抗议之声的勇士致敬。 如果你不愿意走在前面,请你跟着队伍。 如果你不愿意跟着队伍,请你在路边围观。 如果你不愿意在路边围观,请你在网上呐喊。 如果你这些都做不到,请默默闭上你的眼,坐下来,享受我们为你争取来的权利。 但是请不要装作视而不见,更不要冷嘲...

评论、自媒体 骑行视频博主徐云由路上所见所闻谈对新冠疫情后经济大环境的看法 2023年 / 中国

今年后台还收到了一条私信,有个朋友说今年好难。今年确实很难,各行各业都很难。 今天我也骑行去了很多地方,最大的感受就是百业凋敝。很多小镇上一大半的那个店铺都是关门的,没想到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会出现这样一场黑天鹅事件。 从19年以后,每一年都比之前的一年更糟糕,今天回想...

有些事我们不应该轻易遗忘。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shouldn't forget easily.

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最后更新: 2025-1-21